第七百一十七章 分赃
八百万两银子购置枪械,这枪械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,朝廷那边最好是给滑膛枪,这玩意儿用洋药土药都能发射,威力也差的不是太多,用土药怎么也能达到洋药三分之二的射程。
但线膛枪就不一样了,这土药、洋药威力差了不少,没有足够量的土药,很难让线膛枪打出相应的威力。
最重要的一点,杨猛是要取代大清的,这线膛枪给了朝廷,将来开战的时候,难免要自讨苦吃,丁泰辰之前进口的那批克里米亚旧枪,也就成了给朝廷的货色。
这事儿想归想,但真要做起来,还是要请示朝廷的,大清自诩天朝上国,用洋鬼子的二手货,只怕也是惹非议的一件蠢事。
但是,杨猛也有自己的理由,那就是数量,这次购置洋枪,说白了就是估税之后的分赃,朝廷那边是必须要占大头的;其次就是江南的曾左冯三军了,至于绿营等死他们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油水可沾;这第三么,就是杨猛所属的五大商埠的民团以及新绿营了。
八百万两银子看似不少,但对比洋枪的价格和需求量,这八百万两银子,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,朝廷的总兵力在百万上下,即使现在正在打仗的也有个二三十万,照着百万数,全部装备需银过亿,即使是二三十万支洋枪,需要的银两也在四五千万左右。
这样的巨大的资金量,朝廷短期之内无疑是拿不出来的,八百万的购枪费用,起码要管十万人的装备呐!照杨猛给出的新枪价格,八百万只能购置四万条,即使给些优惠,四万五也就到天了。
若是用旧枪的话,朝廷那边至少可得五万支,而曾左冯三人,杨猛也可以给他们五万支,至于自己这边,那些个滑膛枪、击发枪之类的,只能小规模的使用,或是训练使用,真正的大战,怎么也要霍尔或是德莱赛的。
还有一点就是后勤的问题了,给朝廷崭新的击发枪,杨猛这边倒是轻而易举的,但朝廷那边就要遇到难题了,铅弹这东西简单、易制,但洋药就不同了,没有机械很难做出颗粒状的洋药,而且就黑火药来说,也有个使用环境的说法,江南一带潮湿,这硝的用量就要多一些,以备土药受潮。
北方干燥,这比例就可以按着威力来配比了,冬季寒冷,钢铁发脆,东三省那些地方的土药也要随之改变配方,大江南北都用一样的配方,很难发挥出火药应有的威力,这些东西,都是前辈们摸索出来的,若是照着这些个配方制造洋药,朝廷在机械和人工上的花费,也是一项巨大的支出。
什么伙计到了朝廷的手里,一两银子能买到的东西,恐怕要花一百两银子的实价,与其让朝廷在发射药上为难,到不如清一色的配置土药,这样虽说会减小火枪的威力,但好歹在百米之内,这铅弹还是有杀伤力的。
考虑到以上种种,杨猛给包括自己在内的三方配置的分赃方案,就是以数量为主的,这次买卖,也是他在国内军械市场的第一次大规模获益,加上之前东南半岛和印度的收益,实际上宜良兵工厂,是花不了杨家多少钱的。
“计长,分配的方案我已经有了,这是简略的理由,你拿过去润色一下。”
一张铅笔鬼画符,摆在了徐子渭的面前,杨三爷写的玩意儿,怕是只有他徐计长才看的明白吧?
“嗬……三爷,这次的折子怕是难度不小啊!京师的那帮大老爷,怕是难受此辱!”
大体看了一下之后,徐子渭的心里也就有了眉目,但三爷的谋划虽好,只怕京师那边为了面子,还是要新枪的。
“一群败家的犊子,咱们的人多枪少,只要枪还在,这火枪队的数量就不会改变,告诉他们,就说这是老子的原话,只要能杀人的就是好枪!
这事儿谁也没有面子,四万条与十万条,威力不可同日而语,若是四万条,江南剿匪需要三万,朝廷只有一万;若是十万条,江南、朝廷各五万,这事儿由不得他们不赞成!”
大清的火器落后,这根子就在大清朝廷身上,自康熙开始,这王八犊子就遏制火器的发展,前明的火枪,论威力和射速,或许赶不上鸟枪,但质量却比康乾时期的枪械好的多,双层套管,极不容易炸膛,若是大清的鸟枪、抬枪都能依着这样的工序来,那威力也不必褐贝丝差多少的,只要多装药,在射程上一样可以一较长短的,只可惜,大清不仅在工艺上落后,火药的威力也差很多,这两个缺点聚在一起,鸟枪就成了废物了。
“但愿吧!三爷莫要忘了,朝廷对曾左的猜忌!”
杨猛的话是很有道理,可作为朝廷来说,他们觉得削弱曾左的实力更有道理,这事儿没法说理。
“也是!忘了这一条了,你在折子里,再说一下,咱们从广州洋商这边得到的消息,就说长毛贼至少有六万条洋枪,这事儿是经得住考校的,想必朝廷在天京也是有细作的,大概的数目,他们应该也清楚。”
六万应该就是太平军得到的洋枪数量,即使杨秀清的肃奸手段再厉害,即使朝廷没有细作在天京,苏浙或是皖赣那边,总会得到差不多的情报,这样一来,朝廷就没法选择新式洋枪了。
“这样说的话,朝廷那边就没得选了,但也要防着朝廷将这些火器据为己有呐!
八旗新营,对朝廷来说无疑是个新的尝试,自满清建国以来,旗人的数量翻着番的增加,若是肃顺能学去三爷的练兵之法,十万八旗新营,怕是很容易建成呐!”
徐子渭的担忧不无道理,但杨猛对此只是咧嘴一笑。
“哼!老子的练兵之法,若是那么好学,曾左早就学去了,肃顺,跟着老子看戏还成,穿上行头唱角儿,他也只是个丑角儿!”
与杨猛说的差不多,聚了京师三万八旗子弟的肃顺,如今也正在挠头呢!半个月的时间,杀了近千人,练废了好几千,可他的八旗新营,却越练越糟糕,越练营内的士气越低落,啸营之事连着两天发生,面对这样的乱局,肃顺已经怂了!
杨猛的练兵之法,简单!只有四个字:突破极限!可对极限的预判,不仅是肃顺没有经验,就是他那三千八旗新营的火枪兵也没有经验,这是云南花了数年的时间整理出来的。
初期,杨猛练兵,练得都是山民,他们的身体素质和韧性,不是普通百姓或是八旗子弟能媲美的,杨猛得到这些经验,花费的代价不算很大,肃顺想要得到这样经验,可不是一年两年的功夫就能做到的。
杨猛选派的练兵新军,那可都是精通此道的,什么时候到了极限,什么样的状态是极限状态,他们虽说不知道为什么,但能准确的区分出来,这也有医学馆的功劳在里面。
看门道,即使是内行,没有正经的言传身教,这样的法门也是学不会的,杨猛练兵不藏私,关键就是这样的经验,以大清或是世界的眼光,如今还是看不明白的,想要真正的学会这套东西,也很简单,到云南的练兵场,走上一遭,基本就能学个大概,即使练不出新军那样的人马,精兵还是能练得出来的。
没有系统的学习,想要准确的把握士兵们的极限,很难!练得少了,不出效果;练得多了,很容易废掉新兵;这样的练兵法门,难就难在开始的一两个月,一旦将新兵的心态给练废了,那这一营兵也就废了!
人的心态很简单,只要还能承受,那就可以忍受;一旦无法承受了,那逆反的心态,即使是杀戮也止不住的;肃顺练兵,过于操切了,虽说与杨猛之前的训练强度差不多,但他这一营兵,安于享受的八旗子弟占了多数,开练之初,肃顺就把这批人给练得绝望了,这个八旗新营想要成军,基本上是不可能了!
肃顺练兵练得怨声载道,四色棍也不能置若罔闻了,见肃顺的新营越练越糟糕,四色棍无奈只能散了这一营八旗子弟了,而肃顺却在八旗子弟之中,落下了一个屠户的名声,本就不受旗人待见的肃顺,也越发的孤立了,一个月的时间,一个月前,肃顺走在四九城的大街上,人人问安;一个月后,没有十几个护卫,肃顺都不敢轻易出府门,这就叫画虎不成反类犬!
“彭师傅,关于杨三哥的折子,你们军机是个什么看法?”
每当四色棍拿不准主意的时候,这话就成了他的口头禅,遏制曾左本是朝廷要不遗余力去做的事情,但如今长毛贼得了洋人的六万条洋枪,想要控制江南的局势,给曾左枪械,也就成了不得不做的选择。
但发了枪械,曾左的实力势必要再次增加,到时候,控制起来就更难了,这次杨三哥仁义,想要将旧枪均分给朝廷和江南的勇营,他那边先用之前购置的那一批,等朝廷的财税宽绰了,他在购进不迟,若是曾左能如杨三哥一般就好了。
“陛下,如今已经没得选了,若是让长毛贼再次起势,有了洋枪的长毛贼就更难剿灭了,杨部堂之言是老成之言!
用新枪,确实顾及了朝廷的体面,但这批新枪必须要大半给曾左,若购置旧枪,那朝廷和江南各半,杨部堂的话说的在理,能杀人的就是好枪!
如今这长毛贼有了六万洋枪,据杨部堂所言,长毛贼已经与英法洋夷勾连上了,他们的洋枪也会越来越多,咱们想要剿灭长毛贼,就得在近期之内,而且长江水道,也要封锁了。
在此事上,微臣也有话说,杨部堂为了顾全朝廷体面,才提出的朝廷与江南各半之说,微臣认为,这次购枪,朝廷只要三万即可,加上火器营的鸟枪抬枪,京师的火枪数量,并不比江南少。
至于那七万洋枪,曾左冯各两万,杨部堂一万,毕竟这江南与京师,都是大清的疆土呐!拱卫津口与京师,三万旧枪、肃顺的两万八旗新营、以及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已经足够了。
若是因枪械不足,误了剿匪之事,只怕越拖江南的局势越糜烂呐!”
彭蕴章站在朝廷的角度,也说了一番大实话,杨老三这厮越来越油滑了,这事儿本就该如此,在彭蕴章看来洋枪的数量高于长毛贼,是制胜的关键,一旦江南局势颠倒,还有什么大清呢?
“这样吧!曾涤生与左季高各万五,杨三哥和冯桂芬各两万,毕竟杨三哥接下来要封锁江口的,洋枪的数量少了,也是不成的!”
曾左需要制衡,而制衡曾左的关键人物就是杨三哥,冯桂芬是杨三哥举荐的,这样一来,勇营不仅在洋枪的数量上超过了长毛贼,而且杨三哥在洋枪的数量上也超过了曾左,大伙互为制衡,得益的就是朝廷了。
“陛下圣明!”
展开全部内容